新冠肺炎要重視中醫治療,生脈注射液被官方推
要重視中醫的治療作用
生脈為傳統中醫經典名方,源自于公元1186年張元素的《醫學啟源》的參麥飲,后經中醫“脾胃學說”創始人李東垣改良,在原有紅參麥冬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從而得到了生脈飲,并記錄在其經典醫學著作《內外傷辨惑淪》中。
古代醫者既將生脈用于熱傷元氣、津液耗傷、脈微欲絕等急重癥的搶救治療,也將其作為氣陰兩虛病人的補益良藥。
在過去千余年的傳統中醫臨床應用當中,生脈經住了歷史的考驗,安全有效,經久不衰。著名方劑專著《醫方集解》高度肯定了生脈在危急重癥搶救治療中的作用。
生脈注射液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首批全國醫院急診必備的中成藥,在近20余年現代醫學臨床應用中,年使用人數近百萬,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十分罕見,得到了廣大患者和醫生的肯定,被眾多臨床指南/共識一致推薦,并被收錄為《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甲類品種、《廣東省門診部、診所等醫療機構常用和急救藥品目錄》。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指出,本病屬中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重癥期患者實屬內閉外脫,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伴神昏,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生脈注射液由紅參、麥冬、五味子組成, 其中紅參大補元氣,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收斂固脫,諸藥合用起益氣養陰,復脈固脫之功效。主要用于氣陰兩虧,脈虛欲脫的心悸、氣短、四肢厥冷、汗出、脈欲絕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證候者。
臨床研究表明,生脈注射液可通過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循環阻力、降低血液黏度、降低氧化損傷,從而有效改善心臟功能,恢復患者生命體征,度過危險期,降低病死率,減少住院時間。